我的部落格 Blog...


«may 2024»
1234
567891011
12131415161718
19202122232425
262728293031

最新日誌

「邏輯力」商業世界的共通語言
為何升官是他不是我? 想當基層小主管
富比世美國富豪,蓋茲摘冠、巴菲特排名
人脈談
讓自己成為公司依賴的資產
30雜誌-今天就要的競爭力
自以為的假設
美醜標準
用心聆聽和自我探索是種淬鍊
忠於自已

最近的評論


連結


PChome電子報




[綜觀職場、社會文化]「邏輯力」商業世界的共通語言

jessica 發表於 2008/9/21 下午 10:43:00


  • 2008-07-28
  • 《經理人》=文/張鴻

5W2H分析法又稱「七何分析法」,任何事情皆可用這7大面向去思考,對於不善分析問題的人,只要多加練習即可上手。

銷售成績為什麼一直無法提升?產品為什麼賣不出去?為什麼每次提的計畫總是不被主管採納……。碰到問題時,許多人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疑問就是「為什麼」,老是想不透,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?

然而,問題解決專家告訴我們,與其不斷自問「為什麼」,倒不如先學會如何提出對的問題!誠如福特汽車(Ford Motor Company)前執行長唐諾?彼得森(Donald Peterson)所說:「多問一些對的問題,就不必花費許多氣力去找尋所有的答案。」

職場中,頭腦清楚、邏輯思路清晰的大有人在;但是,卻也有些人說話老是抓不到重點,講了老半天,大家還是聽不懂。碰到後者,就算是提醒他們說得「更聚焦一點、更具體一些」,也沒什麼用,因為所謂的「具體」,並非只要改變措辭或提升表達能力就能做到,而是要看當事人對於議題了解多深入、能夠分析到多細。換言之,對於問題不夠敏感,或是根本看不出毛病,其實與平時就不善於提問大有關連。

大多數人之所以不知道如何問問題,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訓練,而在所有邏輯思考法中,「5W2H」可說是最容易學習和操作的方法之一。5W2H是在二次大戰時,由美國陸軍兵器修理部所提出,之後廣泛應用企業決策和管理議題上,有助於工作者在思考問題時不會有所疏漏。

5W2H分析法又稱「七何分析法」,包括:Why(為什麼做)、What(做什麼)、Where(在哪裡做)、When(何時做)、Who(由誰做)、How(如何做)、How much(成本是多少)。更詳細地說:

What就是確立問題,了解「目的是什麼?做什麼工作?」

Why是說明背景或提出問題,也就是「為什麼要這麼做?理由何在?原因是什麼?」

When指的是時間,設定「什麼時間完成?什麼時機最適宜?」

Who是對象,指明「由誰來做?誰來完成?」

Where是地點,確認「在哪裡做?從哪裡入手?」

How是方法,提出「怎麼做?如何做會更好?如何實施?做法是什麼?」

How much則是花費或成本,計算「要花多少預算?金額是多少?」

任何工作如果缺少了這7個面向,即使提了案,也不會有具體進展。舉例來說,如果只傳達「下禮拜四要開會」,卻未事先說明「從幾點開到幾點」「在什麼地點開」「開會目的是什麼」等訊息,與會者就無法安排自己的時間表。

下次,當你再接到工作指令時,不妨試著用5W2H的角度去思考,相信做起事來更能事半功倍。

主題學習/【邏輯力】MECE:抽絲剝繭拆解整理問題

《經理人》=文/鄭君仲

MECE的意思是指:將某件事拆解成為彼此沒有重複、完全沒有遺漏的類目組合,以掌握這件事的整體關係。

當我們在思考或解決問題時,如果手邊的資料或資訊一多,腦袋常常就開始打結、失焦,不知道從何抽絲剝繭,逐步將資料或資訊拆解整理,所以很容易就會錯失資料的重點、偏離原來的主題,最後不僅很難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,甚至可能導致錯誤的結論。

其實,想要改善這樣的問題並不困難,只要透過「MECE」這個思考技術,就可以有效地整理外在的資訊及內在的思緒,讓自己在分析事情或表達想法時,更加有條有理、邏輯清楚。

MECE的技術,來自於美國知名的管理顧問公司麥肯錫(McKinsey &Company),後來也成為許多企業人士用來提升邏輯思考能力的工具。所謂的MECE,就是「Mutually Exclusive & Collectively Exhaustive」(互不重複、全無遺漏)的英文縮寫,意思是將某件事拆解成為彼此沒有重複、完全沒有遺漏的類目組合,以掌握這件事的整體關係。

進一步來看,MECE是一種「集合」的概念。將現有的資料,或是某個主題或事件當做「母集合」,去思考如何將這個母集合區分成沒有重複與遺漏的各個「子集合」,這就是MECE。

舉例來說,如果將「公司平日獲得的資訊」視為母集合,就可以將其分為「定期」和「不定期」這兩個互不重複、全無遺漏的子集合;而定期的資訊,又可再分為「每日」「每周」「雙周」「每月」「每季」「每年」這幾個子集合,依此類推。

透過MECE的方式,可將主題或事件所包含的元素或結構,以「立體化」的方式呈現出來,有助於工作者釐清其中的關係。而站在聽者或讀者的立場,這樣的做法也是最容易理解的溝通表達方式。

此外,在運用MECE時,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,就是要找到分類的「切入點」,以將母集合區分沒有遺漏或重複的子集合。比如說,當母集合是一群人時,性別就是一種切入點,可分為男性、女性這兩個子集合。

不過,MECE的切入點往往不只一種,擅長用MECE思考的人,可從各種角度、立場去拆解一件事。因此,在使用MECE分析資料或事情時,最好能盡量從不同的角度思考,才能找到最有助於表達觀點、解決問題的切入點,同時也可以刺激自己的想像力和創意。

MECE這個名詞乍看之下很深奧,其實卻是一個相當簡單的方法,隨時隨地都能練習。只要讓腦袋熟練這樣的思考模式,無論在工作生活中,人人都可以輕鬆地分析所遇到的問題,進而理出頭緒,找到解決之道。

主題學習/【邏輯力】So What?Why So?充分依據 驗證解答

《經理人》=文/鄭君仲

從整理好的資料中找出「到底是怎麼一回事」,並且確認「真的是這樣嗎」,進一步的驗證、確認,以檢視做出的結論能不能符合原訂的需求與目的。

老闆,昨天和經銷商開會的紀錄,我已經整理出來了,請您過目一下。」

「好,整理得挺詳細的……咦,你的結論A和結論C的關係,看起來好像滿牽強的耶!」

「嗯,這個嘛……」

上述的對話,你是不是覺得似曾相識呢?

無法從資料中順利引出正確的根據和有用的結論,是許多工作者常犯的毛病,也是問題無法解決的關鍵。所以,在思考、分析事情時,除了必須利用MECE的方法,毫無遺漏且互不重複地拆解資料之外,還要從整理好的資料中,找出「其中到底是怎麼一回事」,並且確認「真的是這樣嗎」。而能做到這一點的技術,就是所謂的「So What?Why So?」。

顧名思義,「So What?Why So?」可分為兩部分。「So What?」是指從整體資料或經過分類整理的內容中,萃取出可以回答問題的重點。比如說,顧客為餐廳所填寫的回函中,會有各式各樣的意見。如果將這些意見分為人員、餐飲、環境等項目,便可從中找出顧客不滿意的主要因素,包括「服務生對菜色不夠了解」「餐廳標示不夠清楚」等,這就是「So What?」。

「Why So?」則是針對「So What?」所得到的結果,再去追問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論」,並且以手邊的資料做進一步的驗證、確認。在上述的例子中,以「服務生對菜色不夠了解」這項關鍵因素來看,在歸納出「加強訓練」「只錄用大專學歷的人」等結論的同時,還必須回頭檢視這些解決方法,有沒有事實或依據;如果沒有,就不是正確答案。

根據邏輯思考專家照屋華子與岡田惠子的看法,「So What?Why So?」還可再細分為兩類,一類是「觀察型So What?Why So?」,一類是「洞察型So What?Why So?」。

觀察型是指透過分析,正確地說明存在的現象或事實重點;洞察型則是從多種現象或事實,發掘出其中共通的事項或機制,是更進階的分析方法。不過,對一般工作者來說,無論是觀察型或洞察型,兩者都是必備的思考技巧,可以依不同的目的來使用。

透過「So What?Why So?」的方法,可快速地找出資料中有助解決問題的菁華部分,並確保思考邏輯的正確性,不會出現前後無法扣連的結論,也可在溝通時讓雙方就事論事,降低發生爭議的機會。若能靈活而熟練地運用,碰到再複雜的問題,都可迎刃而解!

【實用祕技】人脈祕技/6個小細節,擴大人脈網絡

《經理人》=整理.撰文/黃又怡

剛下班的你,打算去參加一個社交活動,覺得那是廣結人脈的好機會。然而,如果你忽略了某些重要的準備工作,你很可能會無功而返。面對任何社交活動,事前留意到以下6個小細節,將會讓你自信出擊,滿載而歸:

第一步:拿到出席者名單

這應該不難,只要向活動主辦人或聯絡人提出要求即可。萬一有人詢問為何要索取名單,不妨坦白回答:「我非常期待能有所貢獻,讓活動辦得很成功,所以希望事先做好準備。」

第二步:評估名單

拿到賓客名單時,可從幾個層面展開評估。首先,練習唸出名單上的名字,尤其是比較罕見難讀的字和英文名字。每個人在聽到別人正確唸出自己的名字時,都會很高興。這雖然是小事,卻是表達尊重非常有效的方法,能展現你對細節的重視,讓別人留下好印象。

其次,進一步查核和了解賓客的背景、事業重心及近期的活動,從中獲得寶貴的資訊

第三步:尋找可結交的人脈和有用的關係

要了解特定場合中有哪些值得建立的重要關係,建議可針對名單上的公司和個人,上網搜尋相關資料。當在會場上碰到這些人,需要找些話題來閒聊時,你的事前研究就會發揮極大的價值。

第四步:準備話題

你能不能有深度地談論最近的新聞事件?介紹一本好書?或是談論某位現代藝術家或作家?建議可在參加活動前,先下一些功夫,準備幾個當下最熱門的話題,這樣才能留給別人深刻的印象。

第五步:設定優先順序

瀏覽名單上是否有你很想見到的人士,並且依據對你工作上的幫助程度,排定先後次序。切記,出現在社交場合時,心裡想著「我待個20分鐘就走」的人,絕對不只你一個,因此腦中一定要牢記優先順序,才不會來不及見到想見的人。

第六步:構思一句搶眼的自我介紹

設計一段簡潔而吸引人的自我介紹,內容可以隨著說話對象的不同而調整。不過,在專業場合裡,介紹內容一定要包含自己的全名、公司名稱和職銜。唯有讓談話對象清楚知道你所屬的行業和工作,他們才會知道能怎麼幫你,而你又可以在哪些方面幫他們的忙。

【實用祕技】思考祕技/大前研一的4個思考訓練法

《經理人》=整理.撰文/盧懿娟

大前研一在暢銷著作《思考的技術》中,與讀者分享了他個人的許多訓練思考的方法。

1.用英語表達想法

大前說,當他用英語說話時,常常能幫助他得到更多更好的構想。也就是說,當他把用日文邏輯所思考的事情,以英語來說明時,反而會更順暢,因為努力想用英語做說明的同時,有時候就會出乎意料地產生新的構想。

2.坐在車子左側靠窗位置

晚間乘車時,朝著行進方向坐在左側靠窗位子,從車窗向外看,街景的燈光如同走馬燈般一閃一閃而過,應可藉由強化左眼的使用,而刺激右腦。這時,如果能寫點東西、認真思考,常會不可思議地湧現新的構想,或是理出一些思緒。

3.閉眼行走

找個安全的地方,最好是在辦公室附近,一個你十分熟悉,知道哪裡會有些什麼的地方,然後將視覺遮蔽,只仰賴耳朵及其他感官走路,你將會「看到」與以往截然不同的景觀

前面真的沒東西擋住嗎?應該快碰到轉彎處了吧?你或許會因為不確定前方道路有無阻礙,而產生不安或恐怖的感覺,但這麼做將可刺激大腦中某些平常沒用到的部位。

4.逆向做筆記

在做筆記或找靈感時,可試著使用藍色方格紙,並且由左下方往右上方記錄重點,最後就會在方格紙右上方,完成一個金字塔結構,進而導出一個結論。這大概是因為反其道而行,所以容易出現對不同事物的看法。

人類是懶惰的動物,一旦用腦的方式模式化後,就很難用別的方法再予以刺激。所以,為了訓練思考邏輯以產生發想或構想的思考邏輯,就必須常常刺激腦中各個不同的部位,這是很重要的一點。

【實用祕技】職場密技/川普開除員工的5不原則

《經理人》=整理.撰文/鄭君仲

拜電視影集《誰是接班人》(The Apprentice)之賜,美國房地產大亨唐納•川普(Donald Trump)最為人熟知且津津樂道的一句話就是:「你被開除了!」(You`re fired!)這個真人實境的競賽節目中,川普每集照例會開除一位表現欠佳的參賽者。

「你被開除了」這幾個字,似乎很輕易就能說出口,但實際上,川普很清楚,開除員工一點都不容易。

「即使是開除世上最惡劣、最愚蠢的笨蛋,都無法讓人開心,」川普指出,做出開除員工的決定就夠讓人苦惱,到了真正執行的時候,更是經常出現難以預料的麻煩。所以,川普建議,主管在開除員工之前,最好能將下列「5不」謹記在心:

第1不:不要貿然行事,最好照規定來

開除員工的風險其實很大,若處理不當,往往會導致被開除員工心生不滿,甚至控告前雇主。最好是能制訂相關規範,做為開除員工的理由及方法依據,並依照規範來執行,才能保護自己。

第2不:不要在憤怒的情況下開除人

在憤怒時,往往會做出情緒化的錯誤判斷。假如你覺得自己快要生氣了,先找個地方讓自己冷靜下來。等到心平氣和的時候,再和可以提供你客觀建議的人討論整個情況。

第3不:不要在別的員工面前發脾氣

當你對某位員工不滿,欲與對方進行討論時,千萬不要選在公開場合,或是其他員工可能會不小心看到或聽到的地方。

第4不:要開除員工時,不要在你的辦公室會面

選一個中立的場所(例如會議室),萬一情況不對時,你才能轉身走人。

第5不:不要與員工爭辯

在開除員工時,千萬不要與員工爭辯,要文明,要實事求是。對方一定會難過,因此要直接而有禮貌,一定要給予對方充分發言的機會。



發表評論:
暱稱:
密碼:
網站:
標題:



公告

~jessica~

未經檢討反省的生命是沒有生存價值的!


專題

首頁(22)
綜觀職場、社會文化(3)
往日記錄想法(4)
jessica手札(5)
存在準則(4)
浮思寫實(1)
國際新聞(1)

留言

我要留言


統計

Blog名稱:go-newlife
日誌總數:22
評論數量:8
留言數量:0
觀看次數:94904
設立時間:2008年9月16日

 

 

 


Blog網站首頁 | 聯絡我們 | Blog註冊 | 部落格登錄

Powered by oBlog 2.52 © Copyright 2004. All rights reserved.
網頁執行時間:0.152 秒 網頁瀏覽次數:20218797 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