«may 2024»
1234
567891011
12131415161718
19202122232425
262728293031

公告
『妙音書院』乃是專修、專弘西方淨土,以求生『西方極樂世界』為目的之教學場所。何以故?蓋依夏蓮居大德所『會集』之《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》中之『聞經獲益第四十八』云:「、、皆當往生彼如來土,各於異方次第成佛,同名『妙音如來』、、」也。歡迎常來參訪及介紹給『親朋好友』,並加入『我的最愛』。阿彌陀佛!

我的分類(專題)

首頁(1767)
我的《學佛心得》論叢(898)
聖嚴大師開示錄(157)
星雲大師開示錄(649)
淨空大師開示錄(16)
證嚴大師開示錄(35)


最新日誌
3806-云何為『諸惡王等侵奪供養行
3805-云何為『破戒比丘之破戒初相
轉載-星雲說偈 慎始        
3804-云何為『破戒法師受信者奉施
轉載-星雲說偈善報自得       
3803-云何為『破戒比丘受信者奉施
轉載-星雲說偈 -- 不見人過   
3802-何等為『菩薩摩訶薩四擁護法
轉載-社論 整頓台電 恢復民眾信任 
3801-何等為『菩薩摩訶薩四種禪定
3800-何等為『菩薩摩訶薩四種精進
轉載- 脫離心靈苦難      文/
3799-何等為『菩薩摩訶薩四種智慧
轉載- 星雲說偈-- 讀經     
3798-何等為『菩薩摩訶薩四種施具
轉載- 星雲說偈-- 自心佛    
3797-何等為『菩薩摩訶薩四種忍辱
轉載-星雲說偈-- 業力不失    
3796-何等為『菩薩摩訶薩四滿足法

最新回覆

留言板
我要留言


統計
Blog名稱:妙音書院
日誌總數:1767
評論數量:0
留言數量:0
觀看次數:1448955
設立時間:2008年11月5日

連結




[星雲大師開示錄]轉載-修行有方法
果前 發表於 2012/5/24 下午 07:56:00

'

修行有方法

自己有修行的方法,同時也教人有修行的方法。一般的修行方法有:
(一)念佛
不論念任何一尊佛號或菩薩聖號都一樣,念佛要一門深入地念,不要常常改變,開始時念那一尊佛號,就一直繼續地念。


所念佛有兩種方式:
1. 散心念:沒有計數地念,縱然一邊念佛一邊打妄想,但是念久了,妄想自然會減少。散心念佛不需固定的時間,只要是不在動腦思考,隨時隨地都可以念佛。一旦遇到颱風,可以念南無阿彌陀佛,中東發生戰亂,也念南無阿彌陀佛。散步時念,開車時念,做日常工作如洗衣、煮飯、掃地時,也可以念。

2.專心念:手持念珠,計算數字,就是專心念。念一句阿彌陀佛,撥一下念珠,數一;再念一句,數二;念到十,再重新從一開始,這是專心念佛。

(二)拜佛

最好能有固定的時間及固定的次數。每天早上、晚上、進門、出門,都要拜佛,要養成習慣。

(三)禪修

1
遇到心頭很亂或身體疲倦時,可以依下列所述之方法:1.把身心放輕鬆。

2.
姿勢坐直、坐正。

3.
很輕鬆地將雙手覆放或仰放在膝蓋上。

4.
臉部肌肉放鬆。

5.
眼鏡拿下,眼球、頭腦不用力,眼皮下垂,可閉眼睛,也不一定閉起眼睛,可以若有若無地睜開,看向正前方,但不去注意任何東西。

6.
把小腹(肚臍眼的上下)及腸胃放鬆。

7.
如果是坐著,重量感從頭上移到下半身;如果是站立,則重量感放在腳掌。

8.
緩緩注意鼻孔呼吸的出入,觀想是吸入新鮮快樂歡喜的空氣。重心的感覺向下,不要控制它,感覺很舒暢、很輕鬆。如果呼吸不順,就不要注意呼吸,改成默念南無阿彌陀佛。

9.
身體的任何部位都放輕鬆以後,幾分鐘之內身心便可以安定下來,使頭腦冷靜、平和。小腹不能放鬆的人,把二隻手掌扶著腰背的正中處,能夠放鬆之後,再把手移開,此時要想像自己是個大肚包容的人。

有正確的修行觀念

(一)不為己求

可以為家人、親友、社會、世界、眾生求,但不為己求。

不為己求是最健康的修行觀念,否則容易產生各種不良後果。

不為己求,可以把自己的問題擺下,問題就不存在了。例如,血壓升高時,就為怨親債主念佛,願他們離苦得樂,自己也能消災免難。

(二)不求速效

個人的業有深有淺、有大有小,障礙也是一樣。修行不能期望立竿見影、立刻藥到病除。不能想著自己已經念了三天的觀世音菩薩、拜了一個月的觀世音菩薩,怎麼沒有用呢?修行不求速效,即使沒有感應,心平氣和便是功效。

(三)心無所求

學佛的人,不為己求,不求速效,不顯己功,不為己勝。修行就是自己的生活、責任,也是自己的本分、生命,修行是將自己的身心連在一起。是佛教徒就有責任修行,修行不是為使自身得益,而在能夠影響其他的人,人人離苦得樂,便是自

利利他的菩薩行。

(四)不選擇時間、地點

無時、無地不是修行的時間和修行的道場。要提醒自己是三寶弟子,不要違背佛教徒的原則。時時檢點身、口、意三種行為,一有錯馬上知道,立刻懺悔,念一句阿彌陀佛,希望下次不要再犯,要常常反省,隨時調柔自己的心。
具備以上四個觀念,即是走在健康、正確的修行路上,也是在做著自利利人的菩薩行。

本文摘自《法鼓山的方向》

 


閱讀全文(231) | 回覆(0) | 引用(3)


發表評論:
暱稱:
密碼:
網站:
標題:
Blog網站首頁 | 聯絡我們 | Blog註冊 | 部落格登錄

Powered by oBlog 2.52 © Copyright 2004. All rights reserved.
網頁執行時間:0.164 秒 網頁瀏覽次數:20229344 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