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題 : 喜新厭舊耗資源
傳統的臺灣社會,人們惜福愛物,即使東西老舊,還能用就捨不得丟棄。反觀現代社
會,動不動就汰舊換新,堪用的家具、不流行的衣物,不喜歡了就丟棄,讓「垃
圾」量節節上升。
所有物資都有壽命,疼惜愛護使用,就能延長壽命;但如果只是因為喜新厭舊,就隨
意丟棄,汰舊的東西變成一堆垃圾,還要掏空資源去製造新品。
全球人口不斷增加,土地愈來愈狹窄,人們對大地資源的索求也愈來愈多。人類享用
天地間一切資源,更應該承擔起「敬天愛地」的責任。
遍布全臺的草根菩薩,不分老少,長年累月投入資源回收,把別人丟棄的東西撿回
來,重新賦予生命。從年頭做到年尾,又從年尾做到年頭,即使過年期間慈濟環保站
也不打烊,不少家庭三代、四代一起投入分類。
年長的環保菩薩,幾十年來為了家庭盡責任,子孫滿堂後還是繼續做環保造福人
間,一點都不浪費生命。感於自己年紀大了還很有用,所以做得很歡喜,把握分秒付
出,也去除心靈垢穢,讓心地日日新。他們撿福、惜福、造福,是對子孫最好的身
教。
古云:「大富由天、小富由儉」。現代不少人卻「今朝有酒今朝醉」,盡情享用一
切,甚至為了誇耀財富,在餐廳點得很多、吃得很少,讓大好食物成為廚餘。可知
「富家一餐飯,貧人半年糧」,全球許多地方因天災或人禍而缺糧,窮苦人難得一餐
溫飽,在富裕國家卻有許多食物被浪費;還有人年節期間暴飲暴食,年後卻想盡辦法
減重……這些行為實在是消福!
看看敘利亞,因為國家不安定,難民只求保存性命,逃難出來一無所有;再對比富裕
國家民眾汰換物資的速度,實在於心不忍。不斷奢侈消耗、不懂得惜福的人,拋棄的
不只是物資,更是福報。
心態脫軌,會造成世間很多不平衡。慈濟推動「素食八分飽,兩分助人好」,期待人
人培養「簡樸慈悲心」,生活簡單節儉,將有餘捐出利益社會,惜福且造福,就可以
活得很自在、平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