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題:云何為『菩薩摩訶薩得無盡慈』
眾所周知:『菩薩摩訶薩』者,具名菩提薩埵摩訶薩埵。菩提薩埵作道眾生,新譯曰覺有情。摩訶薩埵作大眾生,新譯曰大有情。求道果之眾生,故云道眾生,求道果者通於聲聞緣覺,故為簡別於彼,更曰大眾生也。又菩薩有中高下之諸位,但為示地上之菩薩,更曰摩訶薩。如同《佛地論》曰:「菩薩摩訶薩者,謂諸薩埵求菩提故。此通三乘,為簡取大故,須復說摩訶薩言。(中略)此通諸位,今取地上諸大菩薩,是故復說摩訶薩言。」《法華嘉祥疏》曰:「摩訶薩埵者,摩訶云大。十地論云:大有三種。願大行大度眾生大。薩埵云眾生,即大眾生也。(中略)摩訶薩者簡異二乘,亦求小道,今明求於大道,故名大眾生。」至於云何為『菩薩摩訶薩得無盡慈』?依《大方等大集經》開示:若有菩薩摩訶薩聞作是說不生驚怖,當知是菩薩摩訶薩得無盡慈。所謂
(一)是慈能自擁護己身。
(二)是慈亦能利益他人。
(三)是慈無諍。
(四)是慈能斷一切瞋恚荒穢繫縛。
(五)是慈能離諸結及使。
(六)是慈歡喜。
(七)是慈不見一切眾生破戒之過。
(八)是慈無熱身心受樂。
(九)是慈遠離一切惱害。
(十)是慈能離一切怖畏。
(十一) 是慈能順眾聖人道。
(十二) 是慈能令瞋者歡喜。
(十三) 是慈能勝一切鬥諍。
(十四) 是慈能生利養稱歎。
(十五) 是慈莊嚴釋梵威德。
(十六) 是慈常為智人所讚。
(十七) 是慈常護凡夫愚人。
(十八) 是慈常能隨順梵道。
(十九) 是慈不雜遠離欲界。
(二十) 是慈能向解脫法門。
(二十一) 是慈能攝一切諸乘。
(二十二) 是慈能攝非財功德。
(二十三) 是慈長養一切功德。
(二十四) 是慈過諸無作功德。
(二十五) 是慈悉能莊嚴相好。
(二十六) 是慈能離下劣鈍根。
(二十七) 是慈能開天人涅槃諸善正道。
(二十八) 是慈能離三惡八難。
(二十九) 是慈愛樂諸善法等。
(三十) 是慈如願一切所欲成就自在。
(三十一) 是慈平等於諸眾生。
(三十二) 是慈發行離諸異相。
(三十三) 是慈正向持戒之門。
(三十四) 是慈能護諸犯禁者。
(三十五) 是慈能成無上忍力。
(三十六) 是慈能離諸慢放逸。
(三十七) 是慈發起無諍精進入於正道。
(三十八) 是慈根本入聖禪定。
(三十九) 是慈善能分別於心離諸煩惱。
(四十) 是慈因慧而生總持語言文字。
(四十一) 是慈定伴離魔結伴。
(四十二) 是慈常與歡喜同止。
(四十三) 是慈善為心之所使。
(四十四) 是慈堅持威儀戒法。
(四十五) 是慈能離諸掉動等。
(四十六) 是慈能滅種種諸相。
(四十七) 是慈善香慚愧塗身。
(四十八) 是慈能除煩惱臭氣。
由此觀之,如是『四十八者』,即所謂菩薩摩訶薩得無盡慈,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。何以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