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題:云何為『菩薩摩訶薩修行大悲不可盡』
眾所周知:『菩薩摩訶薩』者,具名菩提薩埵摩訶薩埵。菩提薩埵作道眾生,新譯曰覺有情。摩訶薩埵作大眾生,新譯曰大有情。求道果之眾生,故云道眾生,求道果者通於聲聞緣覺,故為簡別於彼,更曰大眾生也。又菩薩有中高下之諸位,但為示地上之菩薩,更曰摩訶薩。如同《佛地論》曰:「菩薩摩訶薩者,謂諸薩埵求菩提故。此通三乘,為簡取大故,須復說摩訶薩言。(中略)此通諸位,今取地上諸大菩薩,是故復說摩訶薩言。」《法華嘉祥疏》曰:「摩訶薩埵者,摩訶云大。十地論云:大有三種。願大行大度眾生大。薩埵云眾生,即大眾生也。(中略)摩訶薩者簡異二乘,亦求小道,今明求於大道,故名大眾生。」至於云何為『菩薩摩訶薩修行大悲不可盡』?依《大方等大集經》開示:菩薩修一切智以大悲為本,如大長者唯有一子愍愛情重,菩薩大悲亦復如是,於諸眾生愛之若子。所謂
(一)如是大悲我已行已。
(二)如是大悲作己利已。
(三)如是大悲不假他事。
(四)如是大悲己心所作出不諂曲。
(五)如是大悲所作畢竟出正決定。
(六)如是大悲種性所作出於直道。
(七)如是大悲心無邪曲出生正直。
(八)如是大悲無有憍慢出眾生境。
(九)如是大悲捐捨己身出如來身。
(十)如是大悲不貪壽命出不作惡。
(十一) 如是大悲擁護眾生出於菩提。
(十二) 如是大悲護真實法出心清淨。
(十三) 如是大悲見諸窮厄出拔濟事。
(十四) 如是大悲本誓堅固出不動心。
(十五) 如是大悲不欺己身人天賢聖出不虛誑。
(十六) 如是大悲其行清淨出於善業。
(十七) 如是大悲自捨己樂出與他樂。
(十八) 如是大悲不與他苦出不焦熱。
(十九) 如是大悲能令眾生捨於重擔出堅精進。
(二十) 如是大悲有忍勢力出護無力。
(二十一) 如是大悲不厭可污出瞻病者。
(二十二) 如是大悲得法自在出教化鈍根。
(二十三) 如是大悲覆自功德出顯他功業。
(二十四) 如是大悲出離諸苦。
(二十五) 如是大悲出求無漏樂。
(二十六) 如是大悲出捨所愛物。
(二十七) 如是大悲出作眾善業無所嬈惱。
(二十八) 如是大悲出善持禁不捨毀戒。
(二十九) 如是大悲出教化眾生。
(三十) 如是大悲出不惜身命。
(三十一) 如是大悲出捨自支節。
(三十二) 如是大悲出生他善根。
(三十三) 如是大悲出自利益善根。
(三十四) 如是大悲出無味諸禪。
(三十五) 如是大悲出不厭欲界。
(三十六) 如是大慈出於觀慧。
(三十七) 如是大悲出不污善根。
(三十八) 如是大悲出諸眾生如所願成。
(三十九) 如是大悲出有為無為。
(四十) 如是大悲出不證無為。
(四十一) 如是大悲出知眾生性同無為而能教化。
(四十二) 如是大悲出護毀戒者。
(四十三) 如是大悲出讚歎佛戒。
由此觀之,如是『四十三者』,即所謂菩薩摩訶薩修行大悲不可盡,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。何以故?蓋『大悲』者,救他人苦之心謂之悲。佛菩薩之悲心廣大,故曰大悲。如同《涅槃經》曰:「三世諸世尊,大悲為根本。(中略)若無大悲者是則不名佛。」《大日經》曰:「菩提心為因,大悲為根本,方便為根本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