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題:云何為『菩薩摩訶薩淨於尸波羅蜜行』
眾所周知:『菩薩摩訶薩』者,具名菩提薩埵摩訶薩埵。菩提薩埵作道眾生,新譯曰覺有情。摩訶薩埵作大眾生,新譯曰大有情。求道果之眾生,故云道眾生,求道果者通於聲聞緣覺,故為簡別於彼,更曰大眾生也。又菩薩有中高下之諸位,但為示地上之菩薩,更曰摩訶薩。如同《佛地論》曰:「菩薩摩訶薩者,謂諸薩埵求菩提故。此通三乘,為簡取大故,須復說摩訶薩言。(中略)此通諸位,今取地上諸大菩薩,是故復說摩訶薩言。」《法華嘉祥疏》曰:「摩訶薩埵者,摩訶云大。十地論云:大有三種。願大行大度眾生大。薩埵云眾生,即大眾生也。(中略)摩訶薩者簡異二乘,亦求小道,今明求於大道,故名大眾生。」至於云何為『菩薩摩訶薩淨於尸波羅蜜行』?依《大方等大集經》開示:云何菩薩淨於尸波羅蜜行?即所謂
(一) 有一種淨。所謂菩薩憐愍一切世間眾生,勝於聲聞辟支佛慈,能壞魔業調諸眾生,具足無量功德寶聚,無有放逸。
(二) 復有二種。所謂(1)於諸眾生不生惡心;(2)調諸眾生令向菩提。
(三) 復有三種。所謂(1)淨身,遠離一切身惡業故;(2)淨口,遠離一切口惡業故;(3)淨意,遠離一切貪恚邪見故。
(四) 復有四種。所謂(1)勸諸眾生令持禁戒;(2)勸諸眾生具足淨戒;(3)能調諸毀戒者;(4)見持戒者供養恭敬尊重讚歎。
(五) 復有五種。所謂(1)持戒已不生憍慢;(2)見毀戒不生輕慢;(3)見持戒心無嫉妒;(4)終不求聲聞之乘;(5)不念辟支佛乘。
(六) 復有六種。所謂(1)念佛。為過戒故;(2)念法。為過戒已心不生悔;(3)念僧。為能具足如來戒故;(4)念戒。為不求諸有果報故;(5)念施。為能一切悉施與故;(6)念天。為欲具足諸善法故。
(七) 復有七種。所謂(1)深信一切佛法;(2)勤行精進為得佛法故;(3)具智為知一切諸佛法故;(4)聞已能說一切佛法故;(5)供養父母師長和上;(6)畏於現在未來惡業;(7)有慚愧心。
(八) 復有八種。所謂(1)不為利養顯異惑眾;(2)不說自事離一切故;(3)不讚供養心知足故;(4)行聖種性樂善法故;(5)隨頭陀法不惜身命故;(6)樂於寂靜離說世事故;(7)深心樂法厭三界故;(8)至心護法不惜身命故。
(九) 復有九種。所謂(1)離九惡心,過九眾生所居處故;(2)念淨;(3)念修;(4)增長善法;(5)心樂寂靜;(6)離煩惱熱;(7)莊嚴舍摩他;(8)勤行精進;(9)不欺眾生。
(十) 復有十種。所謂(1)淨身三業;(2)淨口四業;(3)淨意三業;(4)遠離嫉妒;(5)離諂曲心;(6)至心念戒;(7)為持戒故,勤行精進;(8)軟語,為調眾生;(9)受身為眾生使;(10)於諸福田不生輕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