«November 2024»
12
3456789
10111213141516
17181920212223
24252627282930

公告
『妙音書院』乃是專修、專弘西方淨土,以求生『西方極樂世界』為目的之教學場所。何以故?蓋依夏蓮居大德所『會集』之《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》中之『聞經獲益第四十八』云:「、、皆當往生彼如來土,各於異方次第成佛,同名『妙音如來』、、」也。歡迎常來參訪及介紹給『親朋好友』,並加入『我的最愛』。阿彌陀佛!

我的分類(專題)

首頁(1767)
我的《學佛心得》論叢(898)
聖嚴大師開示錄(157)
星雲大師開示錄(649)
淨空大師開示錄(16)
證嚴大師開示錄(35)


最新日誌
3806-云何為『諸惡王等侵奪供養行
3805-云何為『破戒比丘之破戒初相
轉載-星雲說偈 慎始        
3804-云何為『破戒法師受信者奉施
轉載-星雲說偈善報自得       
3803-云何為『破戒比丘受信者奉施
轉載-星雲說偈 -- 不見人過   
3802-何等為『菩薩摩訶薩四擁護法
轉載-社論 整頓台電 恢復民眾信任 
3801-何等為『菩薩摩訶薩四種禪定
3800-何等為『菩薩摩訶薩四種精進
轉載- 脫離心靈苦難      文/
3799-何等為『菩薩摩訶薩四種智慧
轉載- 星雲說偈-- 讀經     
3798-何等為『菩薩摩訶薩四種施具
轉載- 星雲說偈-- 自心佛    
3797-何等為『菩薩摩訶薩四種忍辱
轉載-星雲說偈-- 業力不失    
3796-何等為『菩薩摩訶薩四滿足法

最新回覆

留言板
我要留言


統計
Blog名稱:妙音書院
日誌總數:1767
評論數量:0
留言數量:0
觀看次數:1624802
設立時間:2008年11月5日

連結




[聖嚴大師開示錄]轉載-禪的精神(上)      文/聖嚴大師
果前 發表於 2013/1/24 下午 08:56:00

禪的精神(上)

 聖嚴法師

佛陀入滅一千多年後,一位高加索僧侶菩提達摩來到中國,也帶來了他對佛教的詮解,並成為中國禪宗的初祖。但是在史料的記載上,除了一些傳奇故事外,中國禪對印度的根源很少做說明。

其中,最有名的一則故事就是「拈花微笑」:佛陀手拈花朵,默然站立在僧團大眾面前,當時沒有人了解他的意思,只有佛陀的大弟子摩訶迦葉,向佛陀笑了一笑,佛陀於是說:「吾有正法眼藏,涅槃妙心,實相無相,微妙法門,不立文字,教外別傳,咐囑汝摩訶迦葉。」而這「教外別傳」正開啟了禪宗師徒之間以心印心的傳承,一直流傳至今。

另外還有兩則故事,也可看到早期印度佛教中所展現出禪的精神。第一則是有關阿難尊者的故事,阿難是佛陀的得意弟子,能如實地將佛陀所有的開示記誦起來,然而佛陀在世時,他並沒有開悟。佛陀示寂後,摩訶迦葉召集佛陀所有開悟的弟子,一起來集結和記誦佛陀的教誨,由於阿難還沒有開悟,所以並沒有被邀請。於是阿難哀求摩訶迦葉,讓他參加集會,並且說:「佛陀入滅了,現在只有你能夠幫助我開悟。」摩訶迦葉拒絕他說:「我不能幫你,只有你能幫助你自己。」阿難終於明白,現在只能依靠自己了,於是獨自一人精進修行,終於放下所有執著而開悟了。

第二則故事,則是關於佛陀的另一名弟子──周利槃陀伽尊者。周利槃陀伽又名小路,天生駑鈍,是佛陀眾弟子中唯一記不住佛陀教示的人。在僧團中,他被分派的工作是掃地,因為別的事對他來說似乎都太難了。掃了好多年以後,有一天,他突然自問道:「地已經掃乾淨了,那我的心地是否也清淨了呢?」就在那一刻,他心中的妄念完全脫落了!佛陀很高興地為他印證,證實他已經開悟成為阿羅漢。

禪,重視心的解脫

阿難尊者的故事告訴我們,知識和才智並非開悟的必要條件,就像小路這樣愚昧駑鈍的人同樣也能頓悟證道。因此,我們可以知道禪重視心的解脫更甚於知識的學習,但這不表示禪排斥聰明才智的人,也並非主張人最好愚昧一點,譬如釋迦牟尼佛、摩訶迦葉尊者和舍利弗尊者,都是博學多聞的人。所以,禪者重視的是心的解脫,如何從種種執著中解脫出來。

根據禪宗史的記載,在印度從摩訶迦葉到菩提達摩一共傳承了二十八代。然而,從釋迦牟尼佛一直到菩提達摩來到中國,不太可能只有單一的傳承。可是在中國,同樣也相信從菩提達摩之後到惠能大師只有五個人得到了傳承。根據史實,不但菩提達摩有許多開悟的弟子,二祖和三祖也有許多。會出現這種單一、直線式的傳承,事實上是因為一般人認為只有直接得到法脈傳承的祖師才是傳人。的確,惠能大師有些弟子發展出自己的宗派,但只有兩派至今還留存,那就是臨濟宗(日本稱Rinzai)和曹洞宗(日本稱Soto)。

我是禪宗惠能大師以降第六十二代及臨濟宗第五十七代傳人,也是曹洞宗開山祖師之一洞山良价老和尚(西元807869年)的第五十代傳人。在我之前的禪宗祖師們其實都不只一個弟子,但依系譜往回溯,看起來好像真的沒有其他的弟子。(待續)

本文摘錄自《人生雜誌342

 

※※※已得授權轉載自『法鼓山心靈電子報』,版權屬法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【 http://www.ddc.com.tw 】所有。

 


閱讀全文(353) | 回覆(0) | 引用(3)


發表評論:
暱稱:
密碼:
網站:
標題:
Blog網站首頁 | 聯絡我們 | Blog註冊 | 部落格登錄

Powered by oBlog 2.52 © Copyright 2004. All rights reserved.
網頁執行時間:0.141 秒 網頁瀏覽次數:20293630 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