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題:云何為『菩薩聞聲及善思惟生於正見』
眾所周知:『菩薩』者,具名菩提薩埵Bodhisattva,又曰菩提索埵,摩訶菩提質帝薩埵。舊譯為大道心眾生,道眾生等,新譯曰大覺有情,覺有情等。謂是求道之大心人,故曰道心眾生,求道求大覺之人,故曰道眾生,大覺有情。又薩埵者勇猛之義,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薩埵。又譯作開士,始士,高士,大士等。義譯也。總名求佛果之大乘眾。如同《注維摩》曰:「肇曰:菩提佛道名也。薩埵秦言大心眾生,有大心入佛道,名菩提薩埵。」《大乘義章》曰:「菩薩胡語,此方翻譯為道眾生。具修自利利他之道,名道眾生。」至於云何為『菩薩聞聲及善思惟生於正見』?依《大方等大集經》開示:云何菩薩聞聲及善思惟生於正見?所謂
(一) 為菩提心而聽法者即是聞聲;至心憶念菩提之心是善思惟;觀菩提心是名正見。
(二) 為菩提道而聽法者是名聞聲;不遠離道是善思惟;如法而住是名正見。
(三) 為調伏心而聽法者是名聞聲;遠離惡心是善思惟;獲得善心是名正見。
(四) 為嚴善法而聽法者是名聞聲;修集莊嚴是善思惟;願向菩提是名正見。
(五) 為聽善法是名聞聲;增長善法名善思惟;願向菩提是名正見。
(六) 為聽惠施是名聞聲;能捨一切是善思惟;不求果報是名正見。
(七) 為聽戒聚是名聞聲;至心護戒名善思惟;願向菩提是名正見。
(八) 為聽法忍是名聞聲;打罵不報是善思惟;願向菩提是名正見。
(九) 為聽精進是名聞聲;破壞懈怠是善思惟;願向菩提是名正見。
(十) 為聽三昧是名聞聲;能淨身心是善思惟;願向菩提是名正見。
(十一) 為聽智聚是名聞聲;聞已正觀是善思惟;願向菩提是名正見。
(十二) 聽四攝法是名聞聲;攝取眾生是善思惟;知是攝法無取無作空無所有是名正見。
(十三) 聽五通法是名聞聲;得身心輕名善思惟;願向菩提是名正見。
(十四) 聽四無礙是名聞聲;修集無礙是善思惟;願向菩提是名正見。
(十五) 聽四依法是名聞聲;勤修四依名善思惟;願向菩提是名正見。
(十六) 聽三十七品是名聞聲;若聞演說四念則是念處,說於捨離謂四正勤處,說於定聚謂四如意,說無所畏謂諸根處,說無能壞謂諸力處,說離煩惱謂七覺分,說真知法謂八正道,是善思惟不著斷常;以如是道願向菩提是名正見。
(十七) 聽四諦法是名聞聲;知苦離集證滅修道是善思惟;見如是法不生不滅是名正見。
(十八) 聽三解脫是名聞聲;信空三昧、不畏無相、不疑無願是善思惟;以如是法願向菩提名為正見。
(十九) 修空三昧調心明見;修集無相為除覺觀;修集無願為求諸有是名正見。
(二十) 聽發心法是名聞聲;修菩提道是善思惟;其心不退是名正見。
(二十一) 得善知識是名聞聲;供養親近名善思惟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