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題:云何為『菩薩智慧瓔珞莊嚴』
眾所周知:『菩薩』者,具名菩提薩埵Bodhisattva,又曰菩提索埵,摩訶菩提質帝薩埵。舊譯為大道心眾生,道眾生等,新譯曰大覺有情,覺有情等。謂是求道之大心人,故曰道心眾生,求道求大覺之人,故曰道眾生,大覺有情。又薩埵者勇猛之義,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薩埵。又譯作開士,始士,高士,大士等。義譯也。總名求佛果之大乘眾。如同《注維摩》曰:「肇曰:菩提佛道名也。薩埵秦言大心眾生,有大心入佛道,名菩提薩埵。」《大乘義章》曰:「菩薩胡語,此方翻譯為道眾生。具修自利利他之道,名道眾生。」至於云何為『菩薩智慧瓔珞莊嚴』?依《大方等大集經》開示:菩薩有四瓔珞莊嚴,一者戒瓔珞莊嚴;二者三昧瓔珞莊嚴;三者智慧瓔珞莊嚴;四者陀羅尼瓔珞莊嚴。所謂智慧瓔珞莊嚴
(一)有一種。所謂心無疑網。
(二)復有二種。即所謂(1)遠離疑心;(2)遠離瞋心。
(三)復有三種。即所謂(1)遠離無明;(2)破無明[穀-禾+卵];(3)作大光明。
(四)復有四種。即所謂(1)知苦;(2)斷集;(3)證滅;(4)修道。
(五)復有五種。即所謂(1)戒眾清淨;(2)定眾清淨;(3)慧眾清淨;(4)解脫眾清淨;(5)解脫知見眾清淨。
(六)復有六種。即所謂(1)淨檀波羅蜜有三種。內淨觀法如幻、眾生淨觀之如夢、菩提淨不求果報;(2)淨尸波羅蜜有三種。觀身如影、觀口如響、觀心如幻;(3)淨羼提波羅蜜有三種。聞毀不瞋、聞讚不喜、若被割截及奪命時能觀法界;(4)淨毘梨耶波羅蜜復有三種。不想、堅固、不見法相;(5)淨禪波羅蜜有三種。不著諸法、心不退轉、所緣清淨;(6)淨方便波羅蜜有三種。攝取眾生為解脫故、淨陀羅尼為持法故、所願清淨為淨佛土故。
(七)復有七種。即所謂(1)修四念處不取不著;(2)修四正勤不出不滅;(3)修四神足身心清淨;(4)修於五根知根無根;(5)修於五力能破煩惱;(6)修菩提分知法界真實;(7)修集聖道無有去來。
(八)復有八種。即所謂(1)修定,為畢竟淨故;(2)修智,為壞闇故;(3)修知陰智,為知法眾故;(4)修知界智,為解法界等虛空故;(5)修知入智,為知法性平等故;(6)修知十二因緣智,觀無我無我所故;(7)修觀諦智,壞四倒故;(8)修集分別知法界智,為知真實故。
(九)復有九種。即所謂(1)觀無常想;(2)觀無常苦想;(3)觀苦無我想;(4)觀食不淨想;(5)觀於世間不可樂想;(6)觀諸生死多過患想;(7)觀解脫想;(8)觀離貪想;(9)觀於盡想。
(十)復有十種。即所謂(1)觀於諸法猶如幻想;(2)如夢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