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古聖先賢有大智慧,幾千年來世世代代祖宗都是承傳五倫、五常、四維、八德為教育的總綱領,從來沒有改變過。儒家的四書五經、十三經,乃至於《四庫全書》,沒有離開這四個科目。我們再歸納,即「孝悌忠信、禮義廉恥、仁愛和平」,這十二字。
我們常講「本性本善」,本善就是孝悌忠信。孝是對父母,我們起心動念,言語造作,頭一個就想到能不能對得起祖宗、父母?心行不善,父母不歡喜,祖宗不能接受,那就不能做。悌是學生對老師尊重敬愛,悌也是友愛兄弟,我們行悌,從友愛兄弟做起,到友愛一切年齡、輩分相同的人。所以中國的文化建立在孝道跟師道的基礎上。聖人講孝悌,意義深廣無盡。在《菩薩戒經》中,佛告訴我們「一切男子是我父,一切女人是我母」。把孝順父母的心推廣到一切眾生,孝敬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。佛是我們的老師,悌道也是遍法界虛空界。對老師尊敬,對一切眾生尊敬,對父母孝順,對一切眾生孝順。
忠是什麼?負責。忠於國家、忠於民族、忠於社會、忠於領導。人言為信,人一定要有信用,不妄語,不兩舌,不綺語,不惡口,都在這個「信」字上。
禮義廉恥,在中國古代的管仲曾經說過「禮義廉恥,國之四維,四維不張,國乃滅亡」;處事待人接物,禮不能疏忽,「禮」是人與人之間往來一定的法則。義,幫助眾生,為眾生服務,不求報酬,做事合情、合理、合法。廉是廉潔,知道節儉是美德,決定不浪費,貪污就是不知道廉。恥是無慚無愧,一個國家的國民不知道禮、義、廉、恥,這個國家就很危險,很容易滅亡。
今天的社會是一個嚴重病態的社會,要治這個病,自己必須能知恥,有慚愧心,自己有救了,社會也就有救了,國家也就有救了。可見得慚愧、知恥非常非常重要。能夠知恥,自然會守禮,自然能夠盡義務,自然能夠廉潔,因此儒家也說「知恥近乎勇」,如果一個人能知恥,知道恥辱,知道錯誤,就有救。
十二個字的核心是什麼?就是愛。佛家不說愛,叫慈悲,慈悲就是愛。為什麼佛不說愛而說慈悲?因為世間人的愛包含七情六欲,受情欲的牽引很容易失去理智,墮入生死情網,所以佛不講愛而講慈悲。慈能拔苦,悲能予樂,有情有義又有理智,這個好!其它宗教典籍中我們常能看到「神愛世人、上帝愛世人」,這個『愛』就是佛家講的慈悲,而不是俗世間的人毫無理智的感情用事。譬如《古蘭經》在重要經句前面都會講到「真主確實是仁慈的」。仁慈好,仁慈是智慧、是理性,不是盲目的感情發洩,而是性德的核心,一切賢德都是從這裡發源光大的。
人能夠自己護持賢德,便叫自愛。什麼人能真正做到自愛?嚴格地說來,只有佛教的法身菩薩能百分之百地做到自愛。以《華嚴經》為例,初住菩薩做到了自愛。他知道身是假的,不是真的,自私自利的念頭沒有了,不再追求名聞利養,不再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,不再為身體造業。在我們修學的階段,愛欲降溫了,就能小心護持自己的性德,就能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。
十二個字每個都與愛緊密關聯,是愛的拓展和延伸。中國的教育是愛的教育,懂得這個道理,才會懂得中國文化,才會懂得中華民族。
許多外國人研究中國歷史、研究中國文化,都佩服得五體投地!尤其是湯恩比博士,他是英國的歷史哲學家,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真是推崇備至,甚至於說出「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,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。」他的話證明中國人有智慧,證明中國人懂得教育,有教育的智慧,有教育的方法,有教育的經驗,有教育的成效。中國傳統教育的核心是什麼?就是「父子有親」,這種親愛,就是性德的核心。教育的第一個目的,就是保持這種親愛在一生當中都不會變質;第二個目的,是把這個親愛發揚光大,從愛你的父母、愛你的兄弟,擴大到愛你的家族、愛你的鄰里鄉黨、愛社會、愛民族、愛國家、到最後「凡是人,皆須愛」,把這個愛擴大到一切層面。所以中國的教育是愛的教育。
(整理自淨空老法師講演集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