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(1767)我的《學佛心得》論叢(898)聖嚴大師開示錄(157)星雲大師開示錄(649)淨空大師開示錄(16)證嚴大師開示錄(35)
星雲說偈-- 戒聞法門
2012/8/5
|
作者:星雲大師
點閱次數:195
推薦朋友
新聞評分
環保列印
自利利人,益而不費,欲知利身,戒聞為最。──《法句經》《法句經》的這幾句話提示我們:一個人不管做事、做學問,想獲得成功,對自己說的每一句話、做的每一件事都必須審慎思量,要能自他兩利,不要只想到自己的利益而忽略對方的利益。如何才能達到自他兩利?「自受用,他受用」。佛菩薩的修行,必定是自己受用,對方也會感到受用。如佛陀在生活中,自己有安然寂靜的受用,他的莊嚴、慈悲、愛語,也能讓親近他的眾生受用;佛陀宣說的一切佛法,都能夠自己受用,對方也會得到受用。此外,還要「自歡喜,他歡喜」。要能處處為人設想,不管是說話、做事,不但自己覺得歡喜快樂,也要給人歡喜,給人信心。不管做什麼事都是「我自由,你自由」。每個人各有所好,不要強制別人和自己一樣。尤其民主時代,要選舉了,大家心目中都有各自的理想人選,彼此要能互相尊重。「自健全,他健全」,不只是自己健全就好,還要顧及天下事、天下人。過去慈航法師有一句名言:「若有一人未度,切莫自己逃了」,只要天下有一人沒有得到佛法利益,自己都不能逃跑。要如何才能做到「自他受用」、「自他歡喜」、「自他自由」、「自健全他健全」呢?「戒」、「聞」很重要。戒,可以防非止惡,使我們身心清淨無染。戒是規則,戒是法律,戒可以規範我們的身心行為,不讓自己的身、口、意逾越出軌,就如火車出軌、汽車不遵循交通規則,都會造成危險。因此做人的基本原則,至少要持守五戒: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飲酒。不殺生,則自增慈悲心,他不失命;不偷盜,則自不敗德行,他不失錢財;不邪淫,則自家眷屬和諧,他不失節;不妄語,則自己不損信用,他不毀譽;不飲酒,則自不傷智慧,他不受侵犯。佛教的五戒,相當於儒家的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五常,受持這五條戒法,就能守護自他安全,自己和他人都能蒙受利益。聞,即所謂「聞所成慧」。一個人經常接受、聽聞、學習善法,就會進步;不知道聽聞真理、聽聞善法,是不會有進步的。因此,「戒」能增長我們的定力,「聞」能開展我們的智慧,要效法佛菩薩度化眾生的精神,戒與聞是必修的法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