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鼓山的四大堅持 |
堅持「提昇人的品質,建設人間淨土」的核心理念;以「大學院、大普化、大關懷」三大教育建設人間淨土;推動「心靈、禮儀、生活、自然」四種環保; 以「漢傳禪佛教」與世界接軌。 |
過去大家提起法鼓山,大多只從「提昇人的品質,建設人間淨土」或者「心靈環保」來領略我們的精神,不一定能真正透視法鼓山理念的完整性與關聯性。因此,我統合了一些重要理念,提出「四大堅持」,讓大家有一個較為明確的方向感。
▌堅持法鼓山的理念
法鼓山的四大堅持,首先是堅持我們的理念「提昇人的品質,建設人間淨土」。品質應該從自己先提昇起,在法鼓山,每一個工作人員,不論是專職、義工,都應該先注意自己品質的提昇。
提昇自己的品質,對於自己、家人都有好處。在法鼓山,就好像是在這兒「受訓」,受訓一段時間後,人家看到你會覺得「士別三日,刮目相看」,因為你的氣質改變了。我們一次次舉辦禪修營、念佛、禪七等活動,便是希望在法鼓山團體裡
生活、工作的人都能提昇人品,這就是「受訓」,換句話說,在這裡「受訓」,就是在提昇人品。人品如何提昇?即是貫徹三大教育、實踐四種環保。
▌堅持「三大教育」
法鼓山的第二個堅持,是堅持「三大教育」:大學院教育、大普化教育、大關懷教育,以三大教育來建設人間淨土。
其中,法鼓山的大學院教育已經辦了二十多年,最初是中華佛學研究所,目前已轉型為研究機構,沒有研究生,只有研究人員,都是教授、副教授,他們從事專題、專門性的研究,同時身兼法鼓佛教學院的老師。法鼓佛教學院目前在台灣宗教界,是第一個、也是唯一獲教育部核可成立的單一宗教教育機構,目的在培養專業的宗教師和研究人才。2007年首次招生,有十五人錄取碩士班,2008年開始招收大學部學生。另有法鼓山僧伽大學,目前已有三屆畢業生。
中華佛研所培養的人是學者,從事研究工作;法鼓佛教學院則培養一般在家、出家的宗教研究人才,以及宗教工作人員;而僧伽大學專門培養宗教師,也就是法師。這些出家法師,是法鼓山的龍象人才,也是住持三寶的人才。
而我們正在興辦的是法鼓大學。法鼓大學是一所以品德薰陶為主的人文大學。學校授課將以英語為主,招生對象包括來自全世界各地的學生,我們希望他們經過幾年的專業訓練、品德薰陶後,人品能提昇,進入社會後在各行各業中發揮所長,
並以身作則,擔負起提昇人品的責任。
除了大學院教育,還要以大普化教育、大關懷教育,來做為建設人間淨土的方法和橋樑。而大學院教育的目的,則是要為大普化教育、大關懷教育培養人才,因此必須要將大學院教育辦好,才能真正落實三大教育。
▌堅持「四種環保」
第三個堅持,是堅持「四種環保」,四種環保分別是「心靈環保」、「禮儀環保」、「生活環保」和「自然環保」,其中以「心靈環保」為核心主軸。心靈環保就是心理的建設、精神生活的提昇和養成;精神生活提昇、養成了,心理人格才能
健全。外在的環境也許很紛亂,但如果心理人格健全,就能對自己的心靈產生保護作用,不受外境干擾。所謂「心靈」,就是對自己、對他人存著慈悲心。一個人能以慈悲心看待所有的人,就會去愛所有的人;能用智慧心看待所有的事,就不會起煩惱。能對人有慈悲、對事有智慧,就是心靈環保。
心靈環保的原點,便是從佛法的悲、智、願、行而來,也就是以佛法的慈悲、智慧、悲願、菩薩行為出發點。「心靈環保」就是佛法的主要精神所在。
第二項是「禮儀環保」。人與人之間互動時,身體有身儀,嘴巴有口儀,心有心儀,這都是禮儀環保。因此,我們生活上的禮儀和威儀就是禮儀環保。
第三項是「生活環保」。不製造噪音和髒亂,不浪費自然資源,省吃儉用、淨潔樸實,這些都是生活環保。做好生活環保可以節省開支、減少垃圾量;只要稍微用心,垃圾就會減少。其實生活環保,就是節省各項資源;節省是一種功德、美
德,也是一種環保。
第四項是「自然環保」。少浪費、少破壞,多節省自然資源,盡量減少自然資源的使用及浪費,就是自然環保。
▌堅持「漢傳禪佛教」
最後,第四個堅持,是堅持「漢傳禪佛教」。漢傳禪佛教是法鼓山與世界接軌的立場,我們主動與國際接觸交流,並向世界介紹漢傳佛教以及漢傳佛教裡最精采、最精華的部分─禪;目前我們正朝向國際佛教的趨勢發展,所謂國際佛教,就
是與南傳、藏傳、北傳,以及歐美佛教結合,更進一步與世界各宗教接軌。
漢傳佛教並不獨善其身,也不排除異己,漢傳佛教包容所有一切文化,沒有性別、族群差異,所以現在這個多元文化的世界,正是漢傳佛教最適合發展的空間。因此,法鼓山四大堅持的最後一項,就是漢傳的禪佛教,並以禪佛教的立場,和世
界佛教、世界各種文化接軌、對話,建立起和平喜悅的人間淨土。
(2007年7月31日聖嚴師父講於雲來寺,專職菩薩精神講話)
※※※已得授權轉載自『法鼓山心靈電子報』,版權屬法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【 http://www.ddc.com.tw 】所有,非經彼授權,不得轉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