釋迦牟尼佛的大願 |
■ 聖嚴法師
來參加精進禪修,抱著想要得大利益或新生命的希望,本來是很好的,但這種心態可能會成為修行的障礙。因為這種期待會分散禪修者的注意力,不能專注在方法上,而催逼得愈緊,障礙也就愈大。希望從禪修中得到利益或擔心修得不夠好,都是不正確的態度。雖然這種有所求的心態會產生反效果,但我們還是需要發願,才不至於在修行道上跼躅不前。
當釋迦牟尼佛坐在菩提樹下時,就發願:「若不證得無上正等正覺,絕不起坐。」佛陀為了實現這個願,而究竟見性成佛。因此禪修者應該要發起強大的願心,將全部身心投注於禪修中,只管用功。就像一個旅行者,一旦知道通往目的地的方向,就應該隨即啟程上路,即使還無法看到最終的目的地,也不需要感到懷疑或不安。發願讓我們確定方向及目標,而禪修則是達到目標的工具。發大願心和精進修行必須並行配合,否則只是浪費時間,而不能獲得真正的利益,頂多只是減輕一些業障罷了。
看見禪修的障礙
禪修的障礙有好多種,幾乎每個人都會遇到,在禪期的第一天,有些人就已經體驗到了。有的人會生自己的氣,而不懂得如何讓心平靜下來。雖然很想精進用功,卻困難重重。想要用功是好的,可是過於急切地要求成果,則會變成一種障礙。這也是障礙顯現的一個實例。而其他的情形,障礙雖未顯現,卻是隱藏潛伏著。
有一句話說,未解脫生死輪迴的人如同熱鍋上的螞蟻。當清楚明白了生死輪迴的本質是苦,而激發精進修行以求解脫的人,則具足了適當的迫切心。確實,只有當一個人瞥見了他本有的自性,才會真正地生起要解脫輪迴的大憤心。反之,過度的急切和焦慮通常是來自於不健康的心態,例如嫉妒那些修行修得不錯的人。
另外,還有那些看起來或是自認為用功得力的人,他們見到美好的影像、聽到美妙的音樂,或是身體感覺到非常輕安舒適,這些都是方法用得好的徵兆,覺得歡欣是自然的。但如果產生了執著,這些經驗就會變成精進的絆腳石。因此,一旦有了這些體驗時,不要執著它,知道就好,然後繼續修行下去。
本文摘錄自《人生雜誌325期》 |
※※※已得授權轉載自『法鼓山心靈電子報』,版權屬法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【 http://www.ddc.com.tw 】所有,非經彼授權,不得轉載。